历史
让我门來看看函馆历史的概況吧。理解了函馆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面貌之后,您的旅行一定会增添许多乐趣。 *
2.与原住民阿伊努族的争斗、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18世纪末期函馆至根室周边的沿岸图 *
约14世纪,从本州渡海而來的人们开始居住在函馆山麓等地。当时被称作虾夷的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族占有优势,与来自本州的新移民和人之间曾多次发生冲突。
到了17世纪,俄罗斯人从北方到來,逐渐扩张在桦太与千岛等地的势力。对于当时的幕府来说,除了定居在此的阿伊努族的从属问题之外,与俄罗斯间的势力范围划分等都是头等大事。
3.函馆开港、西洋文化的涌入
“培理航海记中”的函馆港 *
1854年,幕府与美国使节培理签订开国条约,将箱馆跟下田设为通商港口。培理率领舰队到来时,曾赞誉函馆是“世界最佳良港”。
开港当时的幕府,出于对外交及防御上的考量,將当时同志函馆的役所迁至內陆地区,也就是西洋式 星形城郭之五棱郭。
伴随着通商条约的签署,1859年横滨、长崎等地也陆续开港,与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欧诸国间开放贸易。因此,外国商人频繁往來,西洋文化也随之涌入,这些都是決定日后函馆市景的重要因素。
4.函馆战争、新政府对北海道的开拓
1869年初夏的函馆战争 ***
1868年,垮台后的江戶幕府余军將五棱郭占为据点,与明治新政府军队间的战事在此展开。幕府余军包括原新撰组的土方岁三及原幕府法国军事顾问布呂奈大尉当时也参与其中。在经过了函馆湾海战与市区陆战之后,最终新政府军获得了胜利。
在这之后,明治政府將函馆做为开拓北海道的前线基地,开通了与青森之间的定期航路,由此推进了函馆港近代化的发展。
5.迈向近代都市的第一步
1882年整改后的函馆市街道 *
1879年,在当时的英国领事尤斯登的号召下,设立了日本都市公园的先驱-- 函馆公园。并在1889年开设了当时日本的第二个自來水设施。
在市內设立了外国人居住地,元町附近有基督教女子学校、教会;基坂则有区役所、警察署、海关;在大马路(现在的电车道路)上还有银行跟大型商店等,函館山麓处处可见热闹繁华的景象。
7.接二连三的大火与复兴
1934年大火的受災图 *
函馆因为从海面吹來的強风以及水利不便等原因,曾发生多次大火。在经历了1878、79年烧毁大半市区的火災之后,函馆山麓的坡道改为直线并拓宽了道路,这个区划一直延续至今。
1907年的大火造成约1千人死伤,再次烧毁了市中心的大半。不过在保有经济实力的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实现了复兴。 旧函馆区公会堂, 旧相马古宅, 旧英国领事馆, 元町罗马天主教堂 函馆哈里斯特斯东正教堂等大部分函馆现存的历史建筑物都建造于在这次大火之后。
1934年的大火死者超过了2千人,市区半数以上受到火灾波及。大火后的复兴计划中出现了相当崭新的做法,就是在市內各处纵横设立最大宽55米的防火带。现在,从函馆山顶上可见的市区大规模绿化带即为当时的防火带设置区域。
- * 函馆市中央图书馆收藏
- ** ©函馆山索道株式会社
- *** 市立函馆博物馆藏品